close

呵,你們還記得一月份的時侯我有Po上一篇叫「香港菜名,大家一起來猜一猜 (請點選此連結)」的文章嗎?那是一篇我到了香港生活後,發覺不管是在餐廳點菜或者到超市購物,總會看到不少很難懂的中文用詞!尤其是一些菜名或者食物的名稱,經常要讓我想個老半天它到底是啥碗糕而遲遲不敢放手去嚐試。所以我便收集了我所碰到的這些特殊名詞,將它放到網上考考網路上的朋友們!  


不過那時我只是分享這些特殊的香港用字,好像忘了一一將之解釋讓大家了解(但感謝友人建達很有心地在回應我的message裡解釋了某些部份的內容,甘溫拿~),請諸位見諒。今天,我將這些名詞好好地整理和註解一番,讓大家了解雖然台灣與香港用的同樣是繁體中文,但因為文化與地域不同,再加上香港因為過去由英國統治,香港人的用字到底受「英語」的影響有多大,以及和我們台灣中文到底差在哪!仔細看喔,很有意思的。這也可以做為您們將來來香港時另一項有趣的參考資訊。

 



(請看詳解)

1.   魚蛋:在香港有很多賣魚蛋的店,比如ㄨㄨ魚蛋皇等,以及不少魚蛋的料理,可見魚蛋的行蹤在香港處處可見,其實它就是我們所說的「魚丸」之統稱。  

2.   魚蛋粉:粉的意思就是我們台灣的「板條」或「粿仔條」。另外,香港的「義大利麵」可不是如此稱呼,它也是屬於粉類的,稱之為「意粉」。而這道魚蛋粉料理很明顯的意指「魚丸板條」。  

3.    律:即沙拉(Salad)  

4.   吉列海班飯:吉列」一詞很常出現在香港食譜或者餐廳裡頭。不過它並不是指某一種食物,而是一種料理方式。所謂吉列是從英文Cutlet(炸肉排)一字而來,也就是將肉片裹上一層粉漿,再將它放到熱油裡炸,使其酥脆的烹調方式。至於「海班」就是Grouper,石斑魚之意。所以這道佳餚就叫炸石斑魚排飯。  

5.   魚春壽司:魚春即魚卵。  

6.   菠蘿油:其實它不是一種油,更不要因為「菠蘿」意指鳳梨,您就認為菠蘿油就是鳳梨油的意思,這就大錯特錯了。其實菠蘿油是香港很有名的點心,在很多茶餐廳都吃得到。它就是熱熱的菠蘿麵包裡頭加上一片厚片的奶油,很香、很好吃說;不過就是熱量高了些。 

7.   菜遠雞粒飯:雞粒我想你用猜也猜得到,就是「雞丁」嘛!但我想「菜遠」可就會讓你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啦!在香港,菜遠就是將青菜(通常是芥蘭菜或油菜)去掉菜葉之後的「菜心」部份。所以,這道菜即「菜心雞丁飯」。 

8.   三文治:~很明顯了,就是Sandwich—三明治。  

9.   公司三文治、公司通粉、公司漢堡、公司到一些茶餐廳,你把食譜打開時,常會看到有些食物的名稱前會加「公司」兩個字,其實它是來自英文的「Club」一字,如:Club hamburgerClub Sandwich之意。那個Club就是指「總匯」啦!所以「公司」ㄨㄨㄨ的食物即加了很多料的食物;公司三文治裡頭可能就有雞肉或豬肉、蛋、火腿、蕃茄、生菜等。  

10.  肉絲炒米、肉絲炆米:這兩道料理不管是炒米或炆米都一樣,是炒的意思,但這裡的「米」可不是指米飯喔,就是「米粉」的意思。  

11.  西多士:這其實又是一個香港喜歡直接從英文翻成廣東話的食物啦!多士即「Toast」,土司之意。而西就是French,所以西多士就是French Toast,法式土司啦!  

12.  帶子雞扒:雞扒很簡單,是指雞排。但帶子可別想歪,想成它是懷孕的雞什麼的,No!帶子在廣東話裡即「干貝」之意。所以囉,帶子雞扒就是干貝雞排; 通常是一種飯食料理,如:帶子雞扒飯。  

13.  啤梨有邊讀邊,沒邊讀中間嘛!如果你覺得啤梨就是一種梨,那你的直覺是喔的喔。沒錯,啤梨就是英文Pear的意思,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梨子。  

14.  士多啤梨:別以為用上頭的邏輯,你對啤梨是梨的問題猜對了,就可以將它應用在「士多啤梨」上頭,呵~那麼你和事實事會差個十萬八千里喔!在香港,有很多東西如果你猜不出來,用他們的「英式中文」法則就對了,因為在香港,有不少名詞都是直接用英文直接翻成中文的(但他們的中文讓很多台灣人知道意思之後只會想到一種情境,那就是三條線加”),當然這種法則也可以用在「士多啤梨」上頭,其實它就是 “Strawberry”—草莓啦!  

15.  燒鵝飯:香港有很多店,比如:燒臘店或者茶餐廳等,都會有這道飯,不過你可別認為它是我們所認為的「鵝」喔,絕大部份,它是指鴨肉的。  

16.  公仔麵:雖然公仔一詞是從香港來的(即塑型娃娃之意),但公仔麵和公仔一點關係也沒有。它就是一般的「泡麵」。  

17.  忌廉:在餐廳或超市可以看到忌廉相關食品如:忌廉雞湯、忌廉海鮮飯…等,那麼忌廉到底是啥碗糕呢?說穿了,它就是 Cream,鮮奶油或奶油類製品的意思。所以囉,忌廉雞湯或忌廉海鮮飯就是「奶油雞湯」及「奶油海鮮飯」。  

18.  北菰 (如:北菰雜菜湯、北菰雞湯)即香菇。 

19.  野菌忌廉湯:野菌是種菌類嗎?我們在台灣常吃得到嗎?別想太多,野菌在香港料理界其實就是他們的「雜菌」,泛指菇類之意。  

20.  油菜:香港餐廳Menu裡所寫的「油菜」可不是我們所認為的油菜喔!它是指「燙青菜」,明白了嗎?  

21.  牛脷撈麵:撈麵我想很多人都聽過,不過還是有少數人不大了解它真正的內容,可能以為是撈上來吃的麵就可以叫撈麵,呵~少天真了!其實撈麵就是「乾拌麵」,也就是我們常吃的乾麵;但香港撈麵的麵身比較像是公仔麵的麵身,細細乾乾QQ的。至於牛脷嘛,就是牛舌囉!  

22.  烏冬:善於聯想的朋友,這一辭可能難不倒他們,因為烏冬就是Udon,日本有名的烏龍麵之意,它在廣東話裡叫「烏冬」。  

23.  豬扒飽:豬扒大家都知道,廣東話常常將我們的「排」說成「扒」,所以豬扒即豬排。很久之前,那時我腦筋一時沒有轉過來,當看到菜單上的「雞扒飯」時,我馬上我同桌的朋友說,要不要點個「雞扒(我有邊讀邊,沒邊讀中間,這個扒字我將它的手部去掉來唸)飯」,結果大家笑成一團,哈~至於飽嘛,就是「堡」或「包」的意思囉!  

24.  兩麵黃 (如:吉利海班兩麵黃)這是一道料理,但如果沒有吃過或看過的朋友,可能很難猜出它到底是啥東東。其實兩麵黃也是港式茶餐廳裡的一道名菜,很像硬式的炒麵。它其實是將細麵條整團拿去炸成金黃色,酥中帶脆的口感外淋上勾芡的料,如:海鮮等。我個人比較喜歡吃軟的麵啦,這種炸得酥脆的麵不和我的胃口,但我有朋友超愛吃兩麵黃的說。  

25.  奶醬多士、奶油多士、油占多士、鮮油多士:~廣東話真的很喜歡把英文直譯成中文,對我們台灣人來說,會感覺到一種另類的幽默,但這就是我喜歡香港文化的其中之一。前面我們提到了「多士」,其實就是從英文的「Toast」而來,土司是也。那麼早餐店或茶餐廳裡的這麼多種多士,到底它們的壺爐裡賣的是什麼藥呢?讓老子來為您們一一解惑,don’t be so surprised lo~~奶醬多士à「煉乳花生醬土司」;奶油多士à「煉乳奶油土司」;油占多士à「奶油果醬(占是英文Jam的直譯)」土司;鮮油多士à「鮮牛油」土司。了解了嗎?下回可別點錯了喔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uosteve 的頭像
    luosteve

    luosteve的部落格

    luoste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